雷公藤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拼音
:Léi Gōnɡ Ténɡ
别名
:黄藤、黄腊藤、菜虫药、红药、水莽草
来源
: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
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. f.,以
根、叶、花及
果入药。根秋季采;叶夏季采;花、果夏秋采。
性味
:苦、辛,凉。有大毒。
功能主治
:祛风,解毒,杀虫。外用治风湿性关节炎,皮肤发痒,杀蛆虫、孑孓,灭钉螺,毒鼠。
用法用量
:外用适量,捣烂敷患处,或捣汁搽患处。
注意
:不可内服。敷药时间不可超过半小时,否则起泡。
备注
:(1)
雷公藤中毒则恶心,呕吐,腹痛,腹泻,血压下降,呼吸困难,最后因心脏及呼吸抑制而死亡。解救用催吐,洗胃,灌肠,导泻等法,或给蛋清,面糊保护粘膜,注射葡萄糖,给强心兴奋剂,给氧等对症治疗。
(2)同属植物
东北雷公藤(黑蔓)Tripterygium regelli Sprague et Takeda.,东北地区亦应用于临床,功效相似。
(3)本品因有剧毒,一般不内服,但据福建省三明地区第二医院报导,用
雷公藤根去皮后的木质部分久煮后内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,有一定疗效。仅供参考。又据文献报导,内服
雷公藤煎剂少量,可治疗麻风反应(发热、皮损、神经症状)。
《*辞典》
出处
:《中国药植志》
拼音
:Léi Gōnɡ Ténɡ
别名
:黄藤根、黄药、水莽草、断肠草、菜虫药、南蛇根、三棱花,旱禾花(《湖南药物志》),黄藤木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红药、红紫根、黄藤草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。
来源
:为卫矛科植物
雷公藤的
根、叶及
花。夏、秋采收。
原形态
:攀援藤本,高2~3米。小枝红褐色,有棱角,具长圆形的小瘤状突起和锈褐色绒毛。单叶互生,亚革质,卵形、椭圆形或广卵圆形,长5~10厘米,宽3~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圆或阔楔形,边缘有细锯齿,上面光滑,下面淡绿色,主脉和侧脉在叶的两面均稍隆起,脉上疏生锈褐色短柔毛:叶柄长约5毫米,表面密被锈褐色短绒毛。花小,白色,为顶生或腋生的大形圆锥花序,萼为5浅裂;花瓣5,椭圆形;雄蕊5,花丝近基部较宽,着生在杯状花盘边缘;子房上位,三棱状,花柱短,柱头头状。翅果,膜质,先端圆或稍成截形,基部圆形,长约1.5厘米,宽约1厘米,黄褐色,3棱,中央通常有种子1粒。种子细长,线形。花期5~6月。果熟期8~9月。
生境分部
:生于背阴多湿稍肥的山坡、山谷、溪边灌木林和次生杂木林中。分布浙江、江西、安徽、湖南、广东、福建、台湾等地。
化学成分
:根含雷公藤定碱、雷公藤扔碱、雷公藤晋碱、雷公藤春碱和雷公藤增碱等生物碱。
此外,雷公藤还含南蛇藤醇、卫矛醇、雷公藤甲素及葡萄糖、鞣质等。
药理作用
:杀虫作用:雷公藤的水浸液及乙醇浸液均有毒杀梨叶星毛虫及卷叶虫的能力;但其石油醚、乙醚或三氧甲烷浸液,则并无杀虫能力。
毒性
:雷公藤对各种动物毒性不同,它对人、犬、猪及昆虫的毒性很大,可以发生中毒甚至死亡,但是对羊、兔、猫、鼠、鱼却无毒性。雷公藤对机体的作用有二:一为对胃肠道局部的刺激作用;二为吸收后对中枢神经系统(包括视丘、中脑、延髓、小脑及脊髓)的损害,及引起肝、心的出血与坏死。有谓雷公藤主要毒害动物的心脏,但对其他平滑肌及横纹肌亦有毒性,此为中毒致死的原因。中毒后急救措施为催吐、洗胃、灌肠、导泻等一般方法,利用羊血或兔胃浸出液的生物学解毒方法尚未确定。雷公藤的毒性成分可用醚浸出,但经过还原作用,毒性完全消失。
性味
:《湖南药物志》:"苦,大毒。"
功能主治
:《湖南药物志》:"杀虫,消炎,解毒。"
注意
:本品有大毒。内服宜慎。
复方
:①治风湿关节炎:雷公藤根、叶,捣烂外敷,半小时后即去,否则起泡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②治皮肤发痒:雷公藤叶,捣烂,搽敷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③治腰带疮:雷公藤花、乌药,研末凋擦患处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临床应用
:①治疗麻风反应
雷公藤干根彻底去除内外两层皮,将木质部切片晒干。每用4钱,加水2500毫升,文火煎(不加盖)3~4小时,取褐色药液250毫升,早晚分服,3~4天为一疗程。曾治各型麻风反应167例(其中结核型27例,瘤型140例),均在服药2~3剂后控制症状。
②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
用雷公藤(取木质部,法同上)5钱,加水400毫升,文火煎2小时(不加盖),得药液150毫升,残渣再加水煎取100毫升,混合后早晚2次分服,7~10天为一疗程,疗程间停药2~3无治疗50例,用药1~20个疗程不等,多数为5~6个疗程。其中44例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或缓解。
③治疗肺结核及其他慢性肺部疾病
于夏末秋初采根,洗净晒干,切碎。每31.2克雷公藤加水1000毫升,以文火煎熬,待煎至约500毫升(使每10毫升含生药0.62克)即成。开始每日3次,每次15~20毫升口服,1星期为一疗程;以后视病情与患者体质情况,剂量可略有增减,但每次给药量不宜超过10~25毫升。如服药7~10天后无明显副作用,尚可延长服药时间;但服用时间过长的应短时间停药,一般服用20~30天后停药5~7天。经治99例,多数病人服药后咳嗽、排痰、发热、哮喘等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。治程中按规定剂量服药,基本上无副作用;若体质较弱者,可有恶心、胃肠不适及畏寒怕冷等反应。
④中毒与解毒
雷公藤是一种剧毒药物,尤其皮部毒性极大,使用时应严格剥净皮部,包括二重皮及树缝中的皮分。据有关单位研究,雷公藤对机体的作用有二:一为对胃肠道局部的刺激作用;一为吸收后对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视丘、中脑、延髓、小脑及脊髓的损害,并能引起肝、心的出血与坏死。临床所见的一般中毒症状有头晕、心悸、无力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;肝肾区疼痛、血粪等。为慎重起见,对患有心、肝、肾、胃等器质性疾患的病人及孕妇应禁用;对治程中出现恶心呕吐、腹痛腹胀、肝肾区疼痛,尿中出现蛋白及血清转氨酶不正常时,应立即停药。中毒后一般急救措施,除催吐洗胃、灌肠、导泻外,可服鲜萝卜汁4两或炖服莱菔子8两,也可用鲜韭菜汁或浓茶、羊血等以解毒。据20余个中毒案例的观察,中毒表现均为腹痛、呕吐、腹泻、嚎叫挣扎,但不发热。死亡大都在24小时内,最多不超过4天。如在服雷公藤后4小时内用催吐剂、泻剂,一般均能痊愈。
《中华本草》
出处
:出自《中国药植志》
拼音
:Léi Gōnɡ Ténɡ
英文名
:Common Threewingnut Root
别名
:震龙根、蒸龙草、莽草、水莽子、水莽兜、黄藤、大茶叶、水莽、黄藤草、红柴根、菜虫药、断肠草、黄藤根、黄药、水脑子根、南蛇根、三棱花、早禾花、红紫根、黄腊藤、水莽草、红药、山砒霜、黄藤木。
来源
:药材基源: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木质部。皮部毒性太大,常刮去之。亦有带皮入药者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.f.
采收和储藏:栽培3-4年便可采收,秋季挖取根部,抖净泥土,晒干。或去皮晒干。
原形态
:雷公藤 落叶蔓性灌木,长达3m。小枝棕红色,有4-6棱,密生瘤状皮孔及锈色短毛。单叶互生,亚革质;叶柄长约5mm;叶片椭圆形或宽卵形,长4-9cm,宽3-6cm,先端短尖,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、边缘具细锯齿,上面光滑,下面淡绿色,主、侧脉在上表面均稍突出,脉上疏生锈褐色柔毛。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,长5-7cm,被锈色毛。花杂性,白绿色,直径达5mm;萼为5浅裂;花瓣5,椭圆形;雄蕊5,花丝近基部较宽,着生在杯状花盘边缘;花柱短,柱头6浅裂;子房上位,三棱状。蒴果具3片膜质翅,长圆形,长达14mm,宽约13mm,翅上有斜生侧脉。种子1,细柱状,黑色。花期7-8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部
:生态环境:生于背阴多湿的山坡、山谷、溪边灌木林中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区。
栽培
:生物学特性 喜较阴凉的山坡、林木丛中或溪边。直在偏酸性,肥沃、土层深厚的砂质土或黄壤土栽培。栽培技术 用扦插繁殖。在雷公藤落叶后至翌年2月上旬休眠前期内,选取1-2年生的枝条,剪成10-20cm的小段,每段插条应有2-3个节,然后将插条下端约2cm处浸入100×10-6萘乙酸(NAA)溶液1h左右,便可按行株距10cm×10-15cm扦插,将插条以60℃角斜倚于沟内后,覆土压紧,上端露出地面部分约为插条的1/4-1/3,插后立即浇水,并搭荫棚遮盖。40d后,插条即可发芽生根。1年后可移栽,在杉、松、果树等幼林中套种,按行株距50cm×50cm挖穴,于2-4月上旬期间,挖出种苗,1穴1株定植,覆土6cm并压紧,浇透水即可。
田间管理 一般每年除草施肥1-2次,在6月下旬除草松土宜浅,可结合施用过磷酸钙或复合肥料,直接撒布于植株周围,用泥土稍加覆盖。定植后的第2年,待苗藤长至100cm以上时,将主茎顶部剪去,以后每年修剪1次,使苗藤控制在100cm左右,这可使植株复发枝条,促进根部发育,提高产量。
性状
: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,扭曲,常具茎残基。直径0.5-3cm,商品常切成长短不一的段块。表面土黄色至黄棕色,粗糙,具细密纵向沟纹及环状或半环状裂隙;栓皮层常脱落,脱落处显橙黄色。皮部易剥离,露出黄白色的木部。质坚硬,折断时有粉尘飞扬,断面纤维性;横切面木栓层橙黄色,显层状;韧皮部红棕色;木部黄白色,密布针眼状孔洞,射线较明显。根茎性状与根相似,多平直,有白色或浅红色髓部。气微、特异,味苦徽辛。有大毒。
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:木栓层为数十列木栓细胞组成,有的细胞内含红棕色或黄棕色物质。皮层菲薄,界限不甚明显。韧皮部有众多分泌细胞,内含黄棕色物质,韧皮射线漏斗状或略呈漏斗状,射线细胞和韧皮部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较大的草酸钙结晶。形成层环明显。木质部导管多单个径向排列,傍管纤维常成束分布;木薄壁细胞壁较厚,含淀粉粒;木射线细胞1-6列,其旁常有1-多列木纤维,有的纤维含淀粉粒。初生木质部三原型,多偏心性。
根茎横切面:构造与根基本相似,但皮层明显,细胞2-4列;具髓。
粉末特征:土黄色。①木纤维散在或成束,长梭形,长300-780μm,直径11-28μm,其中一种壁较薄,平直或略呈波状,胞腔中含有淀粉粒;另一种壁较厚,可至6μm,孔沟明显。②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,直径23-116μm。③管胞多为螺纹或孔纹。④淀粉粒众多,单粒类圆形、类三角形或类多角形,直径3-8(-17)μm,脐点点状、星状或人字形;复粒2-3分粒组成。⑤草酸钙方晶众多,呈棱形、四面体、六面体或八面体,直径可至70μm。⑥木薄壁细胞类方形或长方形,孔沟及壁孔明显,有的胞腔内充满淀粉粒。⑦木柱细胞表面观多角形,有的含黄棕色物质。⑧分泌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,直径28-42μm,胸腔内含黄棕色物质。
化学成分
:根含雷公藤碱(wilfordine),雷公藤次碱(wilforine),雷公藤碱乙(wilforgine),雷公藤碱丁即雷公藤春碱(wil-皮酰胺(celacinnine),南蛇藤β-呋喃甲酸胺(celafurine),南蛇藤苄酰胺(celagbenzine),雷公藤内酯(wilforlide)A、B,雷酚萜醇(triptonoterpenol),16-羟基雷公藤内酯醇(16-hydroxytripto-lide),雷公藤内酯醇即雷公藤甲素(triptolide),表雷公藤内酯三醇(epitriptriolide),雷贝壳杉烷内酯(tripterifordine),对映-雷贝壳杉烷内酯(antriptolactone),雷公藤酸(tripterygic acid),直楔草酸(orthosphenic acid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及胡萝卜甙(daucosterol)。
根木质部含雷公藤三萜内酯A(triptoterpenoid lactone A),雷公藤内酯A、B,南蛇藤素(celastrol)即雷公藤红素(tripterine),3β,22a-二羟基-12-齐墩果烯-29-羟酸(3β,22a-dihy-droxy-△12-oleanen-29-oic acid),3,24-二氧代-无羁萜烷-29-羟酸(3,24-dioxo-friedelan-29-oic acid),3β-羟基-12-齐墩果烯-29-羧酸(3-epikatonic acid),大子五层龙酸(salaspermic acid),雷公藤三萜酸(triptotriterpenic acid)A、B、C,直楔草酸,3β, 22β-二羟基-12-齐墩果烯-29-核酸(3β,22β-dihydroxy-△12-oleanen-29-oic acid),2a,3a,24-三羟基-12-乌苏烯-28-羧酸(2a,3a,24-trihy-droxy-△12-ursene-28-oic acid),雷公藤酮(tripterygone),雷公藤氯内酯醉(tripchlorolide),雷公藤内酯三醇(triptriolide)及亚麻酸(linolenic acid),8,9-十八碳二烯酸(8,9-octadecadienoic acid),油酸(oleic acid),棕榈油酸(9-hexadecenoic acid),棕榈酸(palmitic acid),硬脂酸(stearic acid)等。根皮含雷公藤碱,雷公藤次碱,雷公藤碱乙,异卫矛碱,雷公藤宁碱(wifornine),雷公藤精碱(wilforjing),雷公藤碱丁;雷酚酮内酯(triptonolide),雷公藤内酯酮(triptonide),雷公藤内酯醇,雷公藤内酯二醇(tripdiolide),雷酚内酯(trip-tophenolide),雷酚内酯甲醚(triptophenolide methylether),雷酚新内酯(neotriptophenolide),雷酚萜即14-羟基-8,11,13-松香三烯-3-酮(triptonoterpene,14-hydroxy-abieta-8,11,13-trien-3-one),雷酚萜甲醚即11-羟基-14-氧基-8,11,13-松香三烯-3-酮(triptonoterpene methyl ether,11-hydroxy-14-methoxy-abieta-8,11,13-trien-3-one),雷醇内酯(triptolidenol),山海棠素(hy-polide),山海棠素甲醚(hypolide methylether),异雷酚新酯(isoneotriptophenolide),雷公藤内酯三醇,雷公藤内酯四醇(triptotetraolide),异雷公藤内酯四醇(isotr iptetraolide),雷公藤素(wilforonide),雷公藤内酯A,5-粘霉烯-3β,28-二醇(glut-5-en-3β,28-diol),乌苏-3β,5a-二醇(ursan-3β,5a-diol),D:A-异齐墩果-29-羧酸即美登木酸(polpunonic acid,populnonic acid,maytenonic acid)及雷二羟酸甲酯(triptodihy-droxy acid methyl ester)。
药理作用
:1.抗肿瘤:雷公藤内酯、雷公藤内酯二醇0.1mg/kg给小鼠,对白血病L1210、P388有抗肿瘤活性;对人鼻咽癌的ED50为10-3 -10-4μg/ml。雷公藤内酯0.2、0.25mg/kg腹腔注射,对小鼠白血病L615有明显的疗效。雷公藤内酯1×10-8mol/L,可抑制乳癌与胃癌的四个细胞MCF-7、BT-20、MKN-45、KATO-Ⅲ软琼酯集落形成,抑制率70%以上,IC50为0.504-1.22μg/L。
2.抗炎:雷公藤醋酸乙酯提取物40mg/kg灌胃,连续19天,对佐剂性关节炎有抑制作用;80mg/kg灌胃,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有抑制作用。雷公藤总甙30mg/kg腹腔注射,抑制大鼠实验性关节肿、组胺引起的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;20mg/kg 腹腔注射,抑制大鼠棉肉芽肿。雷公藤内酯100μg/kg皮下注射,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有抑制作用,150μg/kg皮下注射,连续12天,对5-羟色胺所致大鼠皮肤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抑制作用;0.05-1.0μg/ml能抑制远志醇提物的溶血作用,对红细胞膜有稳定作用。
3.对免疫的影响:雷公藤醋酸乙酯提取物20、40mg/kg, 雷公藤总生物碱20、40mg/kg灌胃,对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有抑制作用,也抑制小鼠脾细胞溶血空斑形成。雷公藤内酯75、150μg/kg皮下注射可使小鼠血清补体增加,但显着抑制特异性IgM抗体形成,200μg/kg灌胃,抑制小鼠碳粒廓清及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,对2,4-二硝基氯苯(DNCB)引起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无明显影响。雷公藤红素于试管内0.1-1.0μg/ml,可以明显抑制ConA、PHA、PHM及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生反应,对淋巴结细胞增生也有相似的抑制作用。雷公藤红素1mg/kg腹腔注射,使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生成明显下降;雷公藤红素、雷公藤内酯0.1-1.0μg/ml显着抑制Con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增生,总生物碱1.0μg/ml也有明显抑制作用;雷公藤红素10μg/ml,可以明显抑制白细胞的移动。雷公藤总甙80mg/kg、总萜211mg/kg灌胃,可使小鼠血液白细胞数减少,淋巴细胞总数也减少,嗜中性白细胞与单核细胞相对增加,说明选择性作用于淋巴细胞;脾、胸腺、颌下淋巴结非特异性酯酶(ANAE)染色,证明雷公藤总甙、总萜主要作用于B细胞而抑制体液免疫。雷公藤春碱、雷公藤新碱40、80mg/kg腹腔注射,连续4天,对经溶血素反应为指标的体液免疫具有抑制作用;雷公藤春碱160mg/kg腹腔注射,对小鼠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为指标的细胞免疫也抑制,雷公藤新碱80mg/kg腹腔注射,对2,4-二硝基氯苯(DNCB)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具有抑制作用,并能降低小鼠碳粒廓清速率,使小鼠胸腺、脾重减轻。
4.其他:雷公藤多甙(GTW)16mg/kg灌胃,连续2或5周,或10mg/kg连续给药7周,可使雄性大鼠附睾精子成活率明显下降,畸形率上升,灌服抗生育剂量并不影响大鼠垂体-睾丸轴的内分泌功能,可能是直接作用于睾丸与附睾中精子,使其变态与成熟。雷公藤根木部煎剂2、4g/kg灌胃,连续12 天,对日本血吸虫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。
5.毒性:雷公藤内酯静脉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0.8mg/kg;腹腔注射的LD50为0.9mg/kg。20-160μg/kg静脉注射,连续7天,使犬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,心电图T波异常,ST段压低,160μg/kg,使犬体重下降,心肌出现颗粒性变,肝脏灶性坏死,致死原因主要是心、肝的损害。雷公藤总生物碱灌胃小鼠的LD50为1139±204μg/kg,皮下注射为1136±217μg/kg。雷公藤总生物碱灌胃对小鼠的LD50为 504.0±29.48mg/kg。
毒性
:毒性:雷公藤对各种动物毒性不同,它对人、犬、猪及昆虫的毒性很大,可以发生中毒甚至死亡,但是对羊、兔、猫、鼠、鱼却无毒性。雷公藤对机体的作用有二:一为对胃肠道局部的刺激作用;二为吸收后对中枢神经系统(包括视丘、中脑、延髓、小脑及脊髓)的损害,及引起肝、心的出血与坏死,。有谓雷公藤主要毒害动物的心脏,但对其他平滑肌及横纹肌亦有毒性,此为中毒致死的原因。中毒后急救措施为催吐、洗胃、灌肠、导泻等一般方法,利用羊血或兔胃浸出液的生物学解毒方法尚未确定。雷公藤的毒性成分可用醚浸出,但经过还原作用,毒性完全消失。
鉴别
:理化鉴别 (1)取本品粉末5g,加氨水(1→10)湿润,加乙醚30ml,浸泡1h,并时时振摇,滤过。滤液分置2支试管中,一管置水浴上蒸干,加冰醋酸0.5ml,醋研2ml,振摇溶解,沿管壁缓缓加硫酸1ml。在两液层接界处即显紫红色环;另一管置水浴上浓缩至1ml,吸取1滴置于滤纸上,喷以碘化银钾试液,吹干后显橙红色斑点。
(2)薄层色谱取样品粗粉2g,置索氏提取器中,用无水乙醇回流提取2h回收乙醇,然后取出于蒸发血中,加10g中性氧化铝,搅拌均匀,挥干,再置索氏提取器中用氯仿提取4h,回收氯仿至干,加氯仿1ml溶解即得供试溶液。精确称取雷公藤甲素0.2mg,用氯仿1ml溶解,为对照品溶液。用微量注射器分取样品液与对照品溶液各10μl,点于硅胶G-CMC-Na薄层板上;以氯仿-乙醚(2:1)展开,展距l00cm,取出,用2%3,5-二硝基苯甲酸乙醇液与5%氢氧化钠乙醇液显色(临用时以1:3混合),供试品与对照品色谱在相对应的位置处显相同斑点。
炮制
:1.净制:除去杂质花摘除花柄及蒂。
2.切制:除去杂质,根、叶洗净,稍闷,切片、切丝、干燥。
性味
:苦;辛;大毒
归经
:心;肝经
功能主治
:祛风除湿;活血通络;消肿止痛;杀虫解毒。主类风湿性关节炎;风湿性关节炎;肾小球肾炎;肾病综合征;红斑狼疮;口眼干燥综合征;白塞病;湿疹;银屑病;麻风病;疥疮;顽癣
用法用量
:内服:煎汤,去皮根木质部分15-25g;带皮根10-12g。均需文火煎1-2h。也可制成糖浆、浸膏片等。岩研粉装胶囊服,每次0.5-1.5g,每日3次。外用:适量,研粉或捣烂或;或制成酊剂、软膏涂擦。
注意
:本品有大毒,内服宜慎。凡疮痒出血者慎用。
复方
:①治风湿关节炎: 雷公藤根、叶,捣烂外敷,半小时后即去,否则起泡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②治皮肤发痒: 雷公藤叶,捣烂,搽敷。 (《湖南药物志》)③治腰带疮: 雷公藤花、乌药,研末调擦患处。 (《湖南药物志》)
各家论述
:《湖南药物志》:杀虫,消炎,解毒。
临床应用
:1.治疗麻风反应:雷公藤干根彻底去除内外两层皮,将木质部切片晒干。每用4钱,加水2500ml,文火煎(不加盖)3-4小时,取褐色药液250ml,早晚分服,3-4天为一疗程。曾治各型麻风反应167例(其中结核型27例,瘤型140例),均在服药2-3剂后控制症状。
2.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:用雷公藤(取木质部,法同上)5钱,加水400ml,文火煎2小时(不加盖),得药液150ml,残渣再加水煎取100ml,混合后早晚2次分服,7-10天为一疗程,疗程间停药2-3天。治疗5O例,用药 1-20个疗程不等,多数为5-6个疗程。其中44例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或缓解。
3.治疗肺结核及其他慢性肺部疾病:于夏末秋初采根,洗净晒干,切碎。每31.2g雷公藤加水1000ml,以文火煎熬,待煎至约5O0ml(使每10ml生药0.62g)即成。开始每日3次,每次15-20ml口服,1星期为一疗程;以后视病情与患者体质情况,剂量可略有增减,但每次给药量不宜超过10-25ml。如服药7-10天后无明显副作用,尚可延长服药时间;但服用时间过长的应短时间停药,一般服用20-30天后停药5-7天。经治99例,多数病人服药后咳嗽、徘痰、发热、哮喘等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。治程中按规定剂量服药,基本上无副作用;若体质较弱者;可有恶心、胃肠不适及畏寒伯冷等反应。。